本文共 189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java冒泡排序及其优化##
version1
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) {
int[] arr={5,6,1,4,3,2,7,8};
for (int i = arr.length - 1; i > 0; --i) { // 每次需要排序的长度
for (int j = 0; j < i; ++j) { // 从第一个元素到第i个元素
if (arr[j] > arr[j + 1]) {
temp = arr[j];
arr[j] = arr[j + 1];
arr[j + 1] = temp;
}
}//loop j
}//loop i
}// method bubbleSort
version2
static Integer[] sort1(Integer[] array , int size){
for(int i=0;iarray[j+1]){
int temp=array[j];
array[j] = array[j+1];
array[j+1] = temp;
}
}
}
return array;
}
两个版本原理相同,都是通过每一轮排序找到最大值,放大最后位置。
运行结果:{1,2,3,4,5,6,7,8}
思路解析:设现在要给数组arr[]排序,它有n个元素。
1.如果n=1:显然不用排了。(实际上这个讨论似乎没什么必要)
2.如果n>1:
(1)我们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把每两个相邻元素进行比较,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大,那么在最后的结果里面前者肯定排在后面。所以,我们把这两个元素交换。然后进行下两个相邻的元素的比较。如此直到最后一对元素比较完毕,则第一轮排序完成**。可以肯定,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数组中最大的(因为每次都把相对大的放到后面了)。**
(2)重复上述过程,这次我们无需考虑最后一个,因为它已经排好了。
(3)如此直到只剩一个元素,这个元素一定是最小的,那么我们的排序可以结束了。显然,进行了n-1次排序。
上述过程中,每次(或者叫做“轮”)排序都会有一个数从某个位置慢慢“浮动”到最终的位置(画个示意图,把数组画成竖直的就可以看出来),就像冒泡一样,所以,它被称为“冒泡排序法”。
冒泡排序无论输入数据如何都会进行n-1轮排序,而每轮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从n-1递减到0。那么,总的比较次数即是 (n-1)+(n-2)+…+2+1 = (n-1)n/2≈(n^2)/2。赋值次数,这里的赋值是指其中的交换操作,对于上述代码,1次交换等于三次赋值。由于并非每次都必须交换,因此,赋值操作的次数与输入数据有关。最佳情况(best case)下,即一开始就是有序的情况下,赋值次数为0。 而最坏情况(worst case)下,赋值次数为(n-1)n/2。假设输入数据平均(或者说“完全随机”)分布,那么大约有交换次数为比较次数的一半。由上面的结果,可以得到平均情况(average case)下,赋值次数为 (1/23+1/20)(n^2)/2)=3/2 * (n^2)/2 = 3/4(n^2).
时间复杂度O(n^2),空间复杂度O(1),稳定性算法。
优化1:每一轮排序选择一个剩余的最大值,共排序n-1轮;有一轮排序时若有序,则剩下的数据是有序的,不需要进行下一轮排序
注意到每一轮排序只要记下最后一次的排序数组的下标,下一次排序只要排到此下标位置即可。如下
//待排序部分每一轮有序
static Integer[] sort2(Integer[] array , int size){
for(int i=0;iarray[j+1]){
int temp=array[j];
array[j] = array[j+1];
array[j+1] = temp;
flag = true;
}
}
if(!flag)break;
}
return array;
}
优化2: 每一轮排序的后半部分若是有序的,择下一轮排序从有序的前一个位置对应的排序开始
//待排序部分每一轮部分有序
static Integer[] sort3(Integer[] array , int size){
for(int i=0;iarray[j+1]){
int temp=array[j];
array[j] = array[j+1];
array[j+1] = temp;
flag = true;
pos=j;
}
}
k= pos;
if(!flag)break;
}
return array;
}
转载地址:http://ojima.baihongyu.com/